当地时间7月27日牛股动力,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期间,联合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柬埔寨环境部、马达加斯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及阿联酋环境部共同主办了主题为“加快推进全球红树林与湿地保护行动进程:科学、伙伴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边会。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树林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和国家机构代表分享了对红树林保护的见解和经验,呼吁推动科学创新与社区参与,共同应对红树林与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危机,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边会上,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鲍达明首先介绍了中心的成立与发展、宗旨和目标,他指出国际红树林中心作为共谋红树林保护、修复、合理与可持续利用、共促红树林交流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在对支持其成员国落实《湿地公约》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鲍达明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中国支持全球湿地和红树林保护,推动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有关举措。近年来,中国持续深化湿地保护领域国际合作,多项务实举措推动全球湿地生态治理。过去五年,中国已接待来自41个国家的311名湿地官员和管理者,向世界分享“两山”理念和湿地保护恢复管理技术。在项目合作方面,中国自2022年起实施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湿地可持续管理项目,并通过亚太森林组织(APFNet)支持缅甸越南实施湿地管理有关项目,累积投入超过110万美元,有效改善了东南亚地区湿地生态状况。
牛股动力
国家林草局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淡水政策主任Christine Colvin分享了加强红树林保护国际协作的经验,全球红树林联盟(GMA)的工作成果、2030 目标及社区合作模式。该联盟由 WWF 等机构于 2017 年联合发起,已有100个成员,通过知识共享、政策转化等行动,推动实现2030年红树林零损失、保护率翻倍及修复半数可恢复区域等目标。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淡水政策主任 Christine Colvi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东南非洲区域总监Luther介绍了IUCN生态系统红色名录作为评估生态系统崩溃风险的全球标准。他指出,红树林正面临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油气开发等多重威胁,IUCN将通过推动全球统一评估方法、开展知识共享、参与“蓝色长城倡议”等方式牛股动力,促进关键生态系统保护,特别是在西印度洋区域的合作修复行动。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东南非洲区域总监Luther
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创始人孙莉莉女士分享了MCF在红树林保护及推动社区参与的成功实践。十年来,MCF通过“政府引导、社会组织运作、公众参与”的模式,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等地开展修复,吸引超100家企业参与合作、募集逾3亿元资金,组织2600余名志愿者累计服务近10万小时,已成功保护了8200公顷的红树林与湿地。此外,MCF还推动成立全球勺嘴鹬保护联盟,助力极危候鸟的保护与栖息地修复。
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创始人孙莉莉女士
在阿联酋气候变化和环境部海洋生物多样性部门主导的环节,来自阿联酋、巴拿马、澳大利亚和科威特专家,共同探讨了红树林气候联盟(MAC)在实现SDG 6.6.1目标中的作用与贡献,强调了红树林在水循环、污染消减及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方面的重要性。
阿联酋、巴拿马、澳大利亚和科威特专家
本次边会由中国湿地协会、IUCN、红树林气候联盟(MAC)、MCF和WWF支持牛股动力,有效促进了国际合作,探讨了政策建议、SDG目标落实路径以及创新的红树林与湿地保护措施。
第二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